close
貧民窟的百萬富翁

分類:不可思議的印度

2009/01/18 15:36



貧民窟的百萬富翁" (Slumdog Millionare)這部電影, 台灣也譯作"貧民百萬富翁". 但後者這種譯法很差,忽略了貧民窟(slum)這個生活背景對電影內容的意義. 原文用的"貧民窟的狗"(slumdog),其實還更為強烈,強調主角的印度社會底層身份.



這部電影是根據 Q&A 這本小說改編,作者為印度外交官.



本來想先看小說的, 但想到以往的經驗

擔心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會失望

因為改編成電影的表現常不如原著(穿著Parada的惡魔就是一例)

所以就先忍住了, 但也一直沒有非看不可的想法.

反而是利用週末看了 om shanti om. 傳統的印度巨星歌舞片



直到這部片最近得到金球獎後, 再看了一些相關報導, 才再次引發興趣.

大概只看了五分鐘,就被迷住了.

因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,"關於印度"的電影



電影是講述一位孟買貧民窟背景的倒茶小弟, 參加"誰可成為百萬富翁"的問答節目,

只剩一題便可答完所有題目, 後來現場節目時間到了,因而暫停到隔日繼續.



但是節目主持人懷疑男主角作弊,因而扭送警局偵訊,男主角在警局受到嚴刑逼供

男主角無奈地解釋答對每一個題目的背景. 換言之 每個答案都有他親身經歷過的故事

包括: 他為何參加節目的動機.



故事中, 加雜一段愛情故事和手足之情作為故事主軸.

但這些元素還不至於讓這部電影成為好看的電影

更重要的原因是: 電影藉由男主角的經歷, 反映出印度下階層社會的真實生活:

充斥垃圾的骯髒的貧民窟、寶萊塢文化、 宗教衝突、 黑社會惡勢力、 童丐、欺騙(最經典是礦泉水那段) 、人權侵害(警察刑求等)、 板球文化(片中便以打板球開場)、 電話客服中心 、火車之旅, 連泰姬瑪哈陵都入境.電視主持人對參賽者階級的奚落, 則是電影對階級意識的控訴.



或許因為是外國導演的關係(Danny Boyle曾執導猜火車/海灘等名片),這部片子比印度人自己拍的電影 多了更多的反省及關懷. 看著看著電影,突然理解為何奈波爾將印度稱為"受傷的文明".





以孟買為背景的寶萊塢大片 Lage Raho Munna Bhai 雖然也是以孟買、社會下階層和黑幫為背景, 但基本上是喜劇方式呈現,也不夠真實. 兩片中都出現過的洗衣池, 池水的髒汙程度就是明顯對比. Lage Raho Munna Bhai 也有一些批判的野心 ("印度倒底是活在甘地哲學下,還是活在甘地的照片下?"), 當相較之下,不過是螢螢之火,難與爭輝. (江春男在第396期壹週刊的專欄中,有篇"孟買的貧民窟",有興趣者值得一讀.)



片中的男主角都不是一線印度演員.男主角是印度裔英國籍,不算有名.女主角則是第一次演電影. 片中的童星古靈精怪(很有冏男孩的感覺).但可能為了符合"印度片"的身分吧, 導演硬是在劇尾加上一段寶萊塢歌舞.只能說是畫蛇添足,不啻為一大敗筆(莫非這也是導演反諷手法呢?).



印度雖然每年號稱有800-1000部電影產量,

但是大多是娛樂性片子, 華麗歌舞加上俊男美女, 是不可或缺的元素.

但寶萊塢歌舞片基本上只是庶民百姓的夢想投射, 這種片子就算看完一百部,也無法認識或感受到真實的印度.有人說, 印度普羅百姓生活太苦,所以利用看電影找到寄託.但電影若只剩下娛樂功能也就太可惜了.



"貧民窟的百萬富翁"雖非多數寶萊塢迷的首選.也像是西方電影.但若我要推薦好看的印度電影,它是我名單中的第一名.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jjxw6_SGGRIZFAPYjQfc/article?mid=231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sep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